当前位置: 首页 > 资讯 >

家庭教育为什么先教家长?

来源:顶端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7-10

X 关闭

家庭教育为什么先教家长?

经常遇到家长向我诉苦,孩子懒,有拖延症,不爱思考,爱玩游戏……“这些毛病你身上有吗?”我反问到。“我那么辛苦的赚钱养家……为了孩子我费尽心机……”“将你的辛苦与付出写出来试试?”通常这时,我会将笔与纸递给家长。


(资料图片)

半个小时后,我吸烟回来看家长写的内容。大多都是寥寥数语,和语言表达和差距太大了。“为什么会这样呢?”有些家长也疑惑:刚才一肚子的委屈,现在怎么写不出来了?“我们四处奔忙,不过只为碎银几两。如同孩子上学考试,和课本上学的奉献社会报郊祖国不沾边,仅是为了个人成长。谈不上理想,也说不上高尚。”多数父母这时才晃然大悟,原来在家庭教育方面自己的格局小了。

很多从事家庭教育的,经常好给家长说:"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""自己脸上有灰,擦镜子能行吗?"言传不如身教”,我將这类话通称为正确的废话,属于将常识当作学问的“文化骗子”。有人不服,问我有什么妙招?每一个家庭情况不一样,每一个孩子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。两千多年前,孔子都提出“因材施教”,家庭教育也更该如此。但是,什么事都有最大公约数,有规律。我讲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和最真实的案例。

一位曾经出版过长篇小说的家长,孩子出问题了,学习成绩掉底,爱玩游戏,做作业不思考……"你不是能写吗?写你孩子的《成长日记》,每三200字,坚持三个月试试。”这位家长也听话,每天坚持写,一直观察孩子,面对孩子的问题不停的想招应对……三个月后,孩子有明显的变化。目前,孩子的成绩在稳步提升。我和家长设定的目标是考上211大学。

为什么家长纪录孩子的《成长日记》,对孩子的帮助这么大呢?

立字为据

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,最先起作用的不是理性思考的找原因,而是担心后果的焦虑情绪。事实上,在家情教育中,破坏力最大的恰恰是家长的情绪。遇到问题,我们先不发火,将孩子的成长过程写下来,这本身就是一个冷静的过程,也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情的转变过程。

我之所以能写《学爸学霸》一书,就是因为儿子上高中三年,我记了两本孩子的成长日记。分门别类的纪录了他在学校遇到的心理问题,情感问题,学习问题。包括孩子写的学习方法,演讲稿,信件一并保存下来了。出书时,稍加整理即可。

理解孩子

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,和家长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性质是一样的。孩子从学习成绩差到变好,再到成绩优秀能考上名校,少之又少。这种逆袭之所以凤毛麟角,君不见现实生活中,有几位家长从普通人变成不平凡的人了。几个为稻梁谋的人有成就了,几位为生活奔波的人暴富实现阶层跨越了?有,是奇迹。少之又少,才正常。

谚语说:站着说话不腰疼。我们说话时,在情绪的作用下可以不费力的谍谍不休的说两个小时。写成文字,500字都考察出了我们的逻辑能力。其实,我们学习,知识不是目的,而是手段。学习的本质是通过学习知识获取逻辑思维能力,用于科学推理与决策判断。

毅力与持续思考

每天写200字,咋一看,不难。家长坚持一周,一月,半年试试。能够坚持一年的,少之又少。能够坚持三年的,毅力与恒心属于凤毛麟角了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坚持写,就得坚持观察,坚持观察,就会持续思考。事实上学习,尤其高中的数学物理,需要的不是刷多少题,而是持续思考能力,在持续思考中将形象思维变成抽象思维。

家长在纪录孩子的成长日记中,首先完成了自我学习,其次是自我教育,再次是自我提升。孩子在家长的自我提升中自然也会得到提升,这如同家长由中产阶级变成富豪了,孩子的生活水平水涨船高一样。差别是,一个物质,一个精神。

何谓大道理?是指事物或物质内部从渐变到突变,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。这太抽象了,按我的解释是,大道理即是大多数人都知道,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道理。

不过,也不是绝对,就有一些牛人做到了。例如曾国藩,日记纪录个人读书时的臭事,背诵《岳阳楼记》从晚上到四更,梁上的小偷听会了,他还不会背。这样一个"笨蛋",靠韧性记了37年日记,不但自己功成名就的封侯了,还教育出优秀的下一代。

END

X 关闭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世界母婴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1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